丰子恺漫画的艺术魅力
漫画,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,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。一般运用变形、比喻、象征、暗示、影射的方法。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,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。
前不久,大学同学王条珍女士微信发给我一个文本图录《丰子恺:100幅经典漫画,人间至味是清欢》。诙谐幽默、质朴清新的画面,仿佛是这寒冬腊月里的一股暖流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,拜读着这位旷世奇才的漫画名作。
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影响深远,简洁朴素,隐含着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之心,是那种让人感动的平凡,或是令人落泪的辛酸。他那别具一格、耐人寻味,反映现实充满幽默、富有哲理的漫画,深入人心,无论在何时都值得我们再三品味。
丰子恺(1898年—1975年),浙江桐乡人。原名润,号子觊,后改为子恺,笔名TK。画家、散文家、音乐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,翻译家。师从弘一法师(李叔同),以中西融合手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。他曾为许多教育课本画插图。比如,1932年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、丰子恺先生绘的插图的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《开明国语课本》出版,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赞誉,后来该课本印行40余版次。
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美协上海分会主席、上海中国画院院长、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。被国际友人誉为“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”。
1914年,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在这所学校里,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——李叔同和夏丏尊。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,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;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、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主张,新文体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,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。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,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——文学、绘画和音乐。1918年,李叔同出家为僧,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。
他以一颗童心与爱心作画,他的画率真自然、简练传神,1925年上海《文学周报》连载了丰子恺的画,该刊主编郑振铎把丰子恺这种独特风格的画定名为“漫画”,从此“漫画”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。他的漫画寥寥数笔,却蕴含深深意味;作家朱自清曾喻其漫画为“一首首的小诗”。
丰子恺的漫画以淡淡的愁绪和暖暖的温情为主调,投入了人生慨叹和遐思,拥有更多的人生滋味。俞平伯曾这样赞扬:他的画实是中国一创格,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,又有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,他的画是无字的散文,无声的诗歌,是牵动人思想行走的小说。
丰子恺以简简单单的笔墨,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能赢得那么多人的热爱?我想,除了独特的思想性之外,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感,是他把心与民生融在一起,与人类生存融在一起。所以,在丰子恺笔下,经常会出现馄饨摊、豆浆铺、理发店、茶水房;他的笔触始终围绕着普通人、平凡人,围绕着人的喜忧,人的离愁,人的伤感,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。作品如《最后的一吻》、《邻人》、《话桑麻》、《三眠》、《馄吨担》等。
在技法上,他熔东西洋绘画于一炉,即采用西洋的构图式,运用西洋的解剖、透视、明暗和色彩学,却仍充满传统的画趣,娴熟于国画的笔法。他使用传统的笔墨和宣纸,真正达到了画中有诗,尽管寥寥数笔,却蕴含了很深的意味;他的漫画题材,包罗万象,有古诗新画、儿童相、学生相、社会相、都市相、战时相等方面,其中,前两者最有影响力。
古诗新画,就是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,其特点在于,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,而画的都是现代人物,所以叫“古诗新画”。把古诗译成画,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,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,看似容易,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。作品如《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》、《几人相忆在江楼》、《野渡无人舟自横》、《油壁轻车蜀道难》等
丰子恺的的儿童漫画多以他的儿女们为素材,孩子们的好动、活泼、淘气甚至一句有趣的话,都被他用漫画的形式反映出来。这也不难看出丰子恺的童心与爱心,正因为心中有爱,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,才能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儿童最真切的心态与生活。
丰子恺的漫画《瞻瞻的脚踏车》,画的是一个小孩拿着两个大芭蕉扇,夹在腿间,一前一后,这便是他的车了。没有其他车快,没有其他车样子好,但他的车可以带你翱翔在幻想的天堂中,可以带你畅游在梦想的海洋中。
你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,所有事情都是如此神奇。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一张画,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华瞻。幼年的瞻瞻就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,无怪长大成为著名的教授。当成名后的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,礼堂上就悬挂着这张画。
他的画里盛的是善念、慈心和仁义,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,是任何朝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被淘汰的东西。“我希望我的绘画中有人情味和社会问题,我希望我的绘画是文学方式的另一种表态”。这就是丰子恺与他同时代绝大多数画家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