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的抗战
大表爷爷谢印堂今春过世了,享年93岁,他是老八路,是我们家亲戚里面最年长的抗日英雄,年轻时当过湖西专区多年的领导干部。
大表爷爷是这么走上抗日道路的:
1938年日本人打过黄河,韩复渠10万大军避居跟河南交界的曹县一带,日本兵一路南下,很快就占领了我家乡鲁西南的几座县城。大表爷爷是我老姑奶奶的长子,那年刚满16岁,下面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。老姑奶奶家住谢家洼,有头耕牛和几亩薄洼地,算是中农。日本人来势凶,连正规军都不能抵挡,由邻村孔家寨孔二财主拉起来的百十号人的护村队,没见鬼子穿什么装长什么样,就跑得一个不剩。兵荒马乱的,牵着牛逃难风险大,老姑爷爷就让娘儿几个先躲出去,留下大儿子和他一起守家。
老姑爷爷那时40岁不到,他是辈辈单传,到他这辈方儿女成群。年轻时怕遭人欺辱,他练了几年武术把式(菏泽是有名的武术之乡)。
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,先破了孔家寨的土围子,方圆十几里的头面人物孔二财主跑了,这个赌博时输红了眼,掏出腰间两把匣子枪押宝上去的地主武装领袖,一个屁没放逃往了江苏地界。
那天上午,刚喝了早粥,日本人就进村了,老姑爷爷和我大表爷爷没处躲,老姑爷爷说过兵就过兵呗,他过他的兵,咱以前咋生活现在还得咋生活,就到牛棚底下和儿子铡起草来。大表爷爷蹲着往铡口喂草,老姑爷爷起劲铡着,就这时四个日本兵进院了,一见老姑爷爷手持铡刀,其中一个就端枪开了火,“啪”地一枪把老姑爷爷撂倒在铡背上,叽里哇啦围了上来。老姑爷爷屁股开了花,强忍着枪伤,伸手拔掉固住铡头的铁销子,唤儿子做好逃的准备。走上来的鬼子正要用枪托杵他,说时迟,那时快,只见他挺身而起,抡起铡刀片就砍翻了近前的一个,接着挡开了另一鬼子的刺刀,和拥上来的鬼子混战到一起,大表爷爷纵身越过短墙,逃了出去,而他年轻力壮的父亲却连中几刺刀,大叫一声倒进了墙角里……日本人兵不血刃拿下了县城,却在无一兵一卒驻守的小小谢家洼一死两伤。
父亲的死,使大表爷爷年纪轻轻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,并把两个弟弟拉到了抗日队伍里。我小的时候,老姑奶奶还健在,谈起老姑爷爷的死,还余恨未消,流着老泪说,日本鬼子没半点人性,你老姑爷爷一身窟窿,胸脯子上的枪眼一滴血也没有,那是他绝气了他们还朝他身上放枪呢!
也许是儿子很早参加抗日队伍的缘故,老姑爷爷先后被国民政府、新中国批为抗日英雄、烈士,他死后三年,人们在他坟前立了块墓碑,墓碑一直到今天还耸立在谢家洼高处的田野里。老姑奶奶守了40年的寡,谢世的前一天,还念叨着他哩。
——那块墓碑是民国时立的,我现在还记得碑文,是比较少见的凸起的阳文,刻的是:“抗日老英雄谢武起之墓”。
作者 / 王霁良
大表爷爷是这么走上抗日道路的:
1938年日本人打过黄河,韩复渠10万大军避居跟河南交界的曹县一带,日本兵一路南下,很快就占领了我家乡鲁西南的几座县城。大表爷爷是我老姑奶奶的长子,那年刚满16岁,下面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。老姑奶奶家住谢家洼,有头耕牛和几亩薄洼地,算是中农。日本人来势凶,连正规军都不能抵挡,由邻村孔家寨孔二财主拉起来的百十号人的护村队,没见鬼子穿什么装长什么样,就跑得一个不剩。兵荒马乱的,牵着牛逃难风险大,老姑爷爷就让娘儿几个先躲出去,留下大儿子和他一起守家。
老姑爷爷那时40岁不到,他是辈辈单传,到他这辈方儿女成群。年轻时怕遭人欺辱,他练了几年武术把式(菏泽是有名的武术之乡)。
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,先破了孔家寨的土围子,方圆十几里的头面人物孔二财主跑了,这个赌博时输红了眼,掏出腰间两把匣子枪押宝上去的地主武装领袖,一个屁没放逃往了江苏地界。
那天上午,刚喝了早粥,日本人就进村了,老姑爷爷和我大表爷爷没处躲,老姑爷爷说过兵就过兵呗,他过他的兵,咱以前咋生活现在还得咋生活,就到牛棚底下和儿子铡起草来。大表爷爷蹲着往铡口喂草,老姑爷爷起劲铡着,就这时四个日本兵进院了,一见老姑爷爷手持铡刀,其中一个就端枪开了火,“啪”地一枪把老姑爷爷撂倒在铡背上,叽里哇啦围了上来。老姑爷爷屁股开了花,强忍着枪伤,伸手拔掉固住铡头的铁销子,唤儿子做好逃的准备。走上来的鬼子正要用枪托杵他,说时迟,那时快,只见他挺身而起,抡起铡刀片就砍翻了近前的一个,接着挡开了另一鬼子的刺刀,和拥上来的鬼子混战到一起,大表爷爷纵身越过短墙,逃了出去,而他年轻力壮的父亲却连中几刺刀,大叫一声倒进了墙角里……日本人兵不血刃拿下了县城,却在无一兵一卒驻守的小小谢家洼一死两伤。
父亲的死,使大表爷爷年纪轻轻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,并把两个弟弟拉到了抗日队伍里。我小的时候,老姑奶奶还健在,谈起老姑爷爷的死,还余恨未消,流着老泪说,日本鬼子没半点人性,你老姑爷爷一身窟窿,胸脯子上的枪眼一滴血也没有,那是他绝气了他们还朝他身上放枪呢!
也许是儿子很早参加抗日队伍的缘故,老姑爷爷先后被国民政府、新中国批为抗日英雄、烈士,他死后三年,人们在他坟前立了块墓碑,墓碑一直到今天还耸立在谢家洼高处的田野里。老姑奶奶守了40年的寡,谢世的前一天,还念叨着他哩。
——那块墓碑是民国时立的,我现在还记得碑文,是比较少见的凸起的阳文,刻的是:“抗日老英雄谢武起之墓”。
作者 / 王霁良